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政策导向

走过风雨沧桑大连向区域性金融中心迈进

日期:2019-09-06

  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大连金融业获得长足发展,为促进地方经济持续、稳定、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。

    从1978年到2002年,大连金融体系由弱到强,从封闭到开放,不断积聚发展后劲。逐步完成了由人民银行“大一统”向政策性银行、国有商业银行、股份制银行、城市商业银行、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共同发展的多层次、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的过渡。

    资本市场开始兴起。1993年,大商股份、大冷股份分别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挂牌上市,首开我市企业上市先河。同年成立的大连商品交易所成为中国重要的期货市场。从1997年起,全国性证券公司相继在大连设立营业部。

    大连金融率先开放。1984年,国务院批准大连为沿海开放城市,同年10月,日本东京银行在大连设立代表处,成为东北地区首家外资金融机构。此后,花旗、渣打等外资金融机构相继入驻,我市涉外金融业务始终居东北前列。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已复制推广自贸金融政策数十项,在跨境支付、跨境人民币使用、外汇结算、融资租赁等方面形成了旺盛的市场需求。

    2009年,国务院通过《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》,进一步明确大连“三个中心、一个聚集区”的战略定位,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。全市金融各业抢抓机遇,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

    在国务院综合开发研究院(中国·深圳)发布的“中国金融指数报告”中,大连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和东北首位,印证了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坚实足迹。2015年,大连入选英国伦敦金融城国际咨询机构Z/Yen发布的“全球金融指数”(GFCI)报告,继上海、深圳、北京后,大连成为中国大陆第四个入选城市,在第18期报告全球82个入选城市中位列第41位。

    大商所成为大连金融业亮丽名片,保持全球最大的农产品、塑料、煤炭、铁矿石期货市场地位。随着2017年豆粕期权上市、2018年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和商品互换业务上线,大商所进入了品种工具多元、市场对外开放的新发展阶段。今年8月16日,粳米期货正式登陆大商所,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再添“新兵”,服务“三农”的领域进一步延伸。

    人民银行大连中心支行的数字显示:截至今年3月末,我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440.1亿元,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234.7亿元,双双呈增长态势;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本外币余额达1348.4亿元,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达4705.3亿元。这些数字折射出大连金融业不但强劲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,更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乡村振兴,精准施策,不断创新,为城市经济发展打造新名片、输送新动力。

    大连金融业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。今年年初,浦发银行大连分行与大连保税区完成平台对接,开启全国首家“政银一体化”平台。投资者到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设立企业,在办理工商手续的同时,即可通过该平台“一口受理”,直接办理“银行开户”业务,大大提高企业办事效率。

    我市多家银行积极协调总行资源,设立各类产业基金,紧紧围绕大连民生发展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金融支持,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。我市金融业还纷纷创新小微企业融资品种,扶助小微企业发展壮大。

    我市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。截至2018年末,大连的上市公司达46家。上市公司累计首发及再融资1376亿元,累计债券融资5355.6亿元。“新三板”挂牌企业88家,占全省40%。

    不久前,第23期“全球金融中心指数”报告在中国青岛发布,大连再次进入榜单。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正全面提质升级,在东北亚经济圈中的影响力明显提升。

转自大连日报